2400万抢不到一个场均5.7分的球员,球迷:CBA论业余是职业的

最近,王奕博的名字在CBA的转会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位上赛季在浙江队表现平平的后卫,场均仅有5.7分和3次助攻,合同到期后成为了青岛男篮的重点引援目标。青岛队为他提供了一份为期三年、总额高达1800万的顶薪合同,并且愿意按照规定支付给浙江俱乐部600万的全额培养费用。这笔交易的总价值达到2400万,本应在职业联赛中顺理成章,却面临着“注销证明”的难题。

问题的根源在于王奕博的“双重身份”。他不仅是浙江稠州俱乐部的球员,同时也属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在编职工。根据CBA的历史规定,这类球员在进行转会时,必须由原俱乐部和地方体育局共同出具注销证明。

眼下,浙江俱乐部和浙江体职院之间处于互相推诿的状态。俱乐部声称“需要体职院先批准”,而体职院则坚持“转会的第一步需要俱乐部盖章”。尽管双方都在口头上表示愿意合作,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人动手。

浙江方面私下担忧:王奕博转会到青岛后,是否还会全力以赴为浙江代表队参加全运会?尽管王奕博本人已经承诺“愿意签署书面保证”,甚至提议由青岛队出面担保,浙江体职院依然以“无人愿意承担责任”为由拖延事情进展。

在这种僵局下,王奕博向体职院递交了辞职报告,试图通过辞职来结束这种编制身份,实现自由身。然而,辞职审批的流程则被暗示可能会“拖到8月31日之后”,而CBA新赛季的注册截止日恰好是8月31日。如果流程不能及时走完,这位顶薪球员将在新赛季面临无球可打的窘境。

展开全文

这场风波暴露了CBA表面职业化下的体制问题。浙江稠州俱乐部与浙江体职院本身就是股东关联方,双方在涉及“全运成绩”和“俱乐部竞争利益”的时候形成了微妙的共谋。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青岛男篮,在上赛季季后赛刚刚淘汰了浙江队之后,如今想要加强后卫线,却遭遇了行政壁垒。球迷们更是尖锐地调侃:“在CBA,球员的转会要看体育局的脸色?那詹姆斯早就得被俄亥俄州卡住了!”

更关键的是,浙江俱乐部本身没有顶薪名额留下王奕博,同时也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。毕竟,王奕博的地位下滑是显而易见的,现在看到青岛队开出顶薪合同,反倒让他们犹豫不决。

目前,篮协已经介入调解,但深层次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。现在CBA中仅剩下浙江与江苏两家俱乐部仍由地方体育局参股,球员身份在“体制人”和“职业人”之间产生了撕裂。如果不对规则进行改变,王奕博的困境绝对不是个例。

球迷们的调侃一针见血:“在CBA,尽管是职业联赛,却充满了业余的气息。”而职业联赛的真正价值,最终需要通过球员的自由流动来体现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广东只赢4分,裁判却用4大争议哨吹死上海!11冠王胜之不武,湖人来也得输 李冰洁创造历史,世锦赛女400自勇夺银牌,并打破亚洲纪录
top